中國江蘇網9月11日訊 近日,《蘇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實施細則(試行)》正式下發,通過組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按照培育措施,市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對入庫企業研發投入加大后補助扶持力度,對培育期內的入庫企業給予最高20萬元的研發投入后補助,對在培育期內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入庫企業給予最高30萬元的研發投入后補助。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多年來,我市通過實施雛鷹計劃、瞪羚計劃等,對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給予扶持政策,幫助企業成長壯大。尤其是對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更將其視為推動創新的主力軍。深入組織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倍增工程,聚焦納米技術、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產業,超前謀劃產業布局和技術研發。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7583億元,同比增長8.3%;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7.2%。同時,培育創新型企業群體,目前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133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2776家。
此次制定《蘇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實施細則(試行)》,也是我市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一項新舉措。按照《細則》,高新技術企業入庫培育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企業申請入庫時須為在蘇州市注冊成立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2008年至今未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5%;企業近兩個會計年度(實際年限不足兩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近一個會計年度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0%;企業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成長性等四項指標按百分制評價,綜合得分60分(含)以上;企業申請入庫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企業入庫有“門檻”,但入庫之后也能享受相關政策扶持。市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對各區入庫企業研發投入加大后補助扶持力度。入庫企業申請研發投入后補助資助時須按年度申報通知要求提交上年度企業研發創新績效報告、研發費用投入審計報告等相關材料。市科技局委托第三方對入庫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申請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和年度資金預算,按入庫企業上年度研發投入的20%比例給予資助。
按照規定,高新技術企業入庫培育有效期三年。在培育期內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予以出庫;三年期滿后,未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調整出庫,且不再受理入庫申請。